作者:perry

上半年,“多变”之风吹到了国产汽车行业。

从国际上来看,近期美国政府宣布从今年起,将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四倍关税,从25%提高到100%,这相当于将中国所有车企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对于全球化布局的中国车企来说,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从销量来看,呈现“苦乐交错”的局面。

从数据来看,上汽集团整体仍被围困在“泥潭”中,其1-4月累计完成销售119.42万辆,同比下滑5.61%,远低于大盘10.2%的同比增长。而吉利控股集团1-4月累计销售为98.6万辆,同比大涨28%,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其中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为9.92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整体新能源渗透率达40%。比亚迪汽车则依然牢牢占据“榜一”位置,其1-4月累计销售93.95万辆,同比增长23.24%,其中,纯电动销售43.46万辆,同比增长17.77%,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4月,奇瑞控股集团继续大幅增长,累计销售71.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55.7%,其中新能源销量9.3万辆,同比增长137.3%,新能源渗透率13%。

从新能源车“新势力”品牌来看,2024年4月,理想以25787辆位列“蔚小理”第一,在新能源车企榜中位列第四位,蔚来则以近1.6万辆的销量位列第六位,小鹏在4月的销售中,完成9393辆,相较于3月有所下降。

销量可以直接反映出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情况,同时,车企高管薪酬则从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和管理状况,也能反映出汽车市场资本、对于人才的变动及趋势。而随着国内车企竞争的“白热化”,这一行业似乎成了新的“造富”通道,2024年就快过去半年,每到这个时期,各大车企开始密集公布年报与薪酬情况,我们通过已公布薪酬的车企,一起来看看是否如此。

高管薪酬“贫富”差距巨大,“最低”与“最高”相差170多倍

从目前来看,造车“新势力”中,包括小鹏汽车、理想、零跑等车企已公布管理者薪酬,而蔚来则还未公布。

李想作为理想汽车董事长,薪酬为191.8万元,相比于其他高管,例如马东辉、李铁等,薪酬并不高,后两者年薪水平可谓惊人,分别达到6057.6万与6424.4万元,要知道,去年理想净利润为118.1亿元,两者的年薪约占1%。

注:马东辉,为理想汽车总工程师,负责公司的研发工作。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其在三一重工车身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院院长。而李铁则为理想汽车的CFO。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年薪则为159.5万元,略高于2022年的136.5万元。这得益于小鹏汽车销量上的增加,2023年小鹏汽车共交付14.16万辆,同比增长约17%。而零跑汽车,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这并没有影响高管的高薪酬。2023年,零跑汽车总裁吴保军拿到4739.7万元的薪酬,同比增长8%。不过,根据网络公开资料,零跑汽车与吴保军的劳动合同已于1月份到期并不再续签。此外,其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曹力年薪为3230.3万元,而2022年为1984.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年薪“仅”502.6万元,而2022年为5636.1万元。

在传统车企中,高管薪资水平则“一言难尽”。

例如,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的年薪与造车“新势力”相比,“相形见绌”了不少,只有区区的36.9万元,与理想汽车高管6000多万的年薪相比,相差170多倍,而吉利的其他高管,薪资水平并不低—董事长安聪慧年薪为2890.7万元、CEO桂生悦则为2491.9万元。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税前报酬为661.1万元,在公司高管中仅排名第11,薪酬水平最高的是为高级副总裁罗红斌,达到1406万元,相较于比亚迪的“榜一”地位,这个薪资水平略显“低调”。

而在国企阵营中,高管薪资基本都在百万元范围,例如,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年薪为133.37万元,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为263.5万元,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杨青为104.0万元,福田汽车董事长常瑞为236.0万元。

图片

部分车企高管薪资数据,数据来源:企业财报、网络公开渠道

 从车企员工薪酬来看,有的“暗爽”,有的“不爽”

从2023年车企员工薪酬来看,“暗爽”的企业应该是长城汽车。其人均薪酬在中国七大汽车集团当中排名第一。数据显示,2023年长城的总薪酬达181.76亿,而其员工总数约为8.2万人,人均薪资达22万。同时,长城汽车去年的总营收为173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6.82亿元,也就是说长城汽车员工人均创造营收约211万,薪资与贡献完全对等。另外,从整体来看,几乎大部分车企的人均薪酬与2022年相比,都出现了上涨。其中,广汽集团以接近27%的增长率成为“年度最佳”。而上汽在2023年薪资支出中,则花掉了431.66亿元,其员工总数约20万人,人均薪酬达到了20.9万元,略低于长城汽车。另一方面,在各车企的财报数据中,员工数量变化最大的则是比亚迪。根据其2023年财务数据显示,比亚迪的总员工数量,从2022年的57万人增加到了2023年的70.35万人,增幅高达23%,远超其他企业。而其中,研发人员增加33147人至10.28万人。最让人“诧异”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2023年的人均薪酬涨幅也并不小,从2022年的10.47万元增加到了12.71万元,同比增加21.28%,仅次于广汽集团。

当然,有“暗爽”,就有“不爽”。

例如,东风汽车总薪酬为105亿元,拥有员工近12万人,人均薪酬仅为8.8万元,在中国七大车企中“垫底”。当然这与其低营收也挂钩,2023年东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20.69亿元,同比下降0.98%,而净利润则下降了近30%,仅为2亿元。广汽集团投资的合创汽车则全员皆为“销售兵”,2023年,合创定下了体系内员工年内需销售一辆合创汽车的KPI,而近期,合创汽车又传出调整绩效结构的消息,有员工表示到手薪资减少了20%至30%。

同一领域,有的“造富”,有的与破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车企既是“造富”行业,同时,也有诸多车企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例如比亚迪再次蝉联中国最赚钱的车企,根据其2023年的财报,比亚迪去年的营收达到了6023.2亿元,同比增长42.0%,平均每天进账16.5亿元,同时,比亚迪的净利润达到了300.4亿元,同比大涨80.72%,既平均每天可赚8230万元。

另外,奇瑞也是车企“造富”的“翘楚”,其2023年营收超过3000亿元,同比大增52.6%,已连续21年位居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同时,其4月销量同比增长43.7%,完成销售近11.8万辆,同时,其集团旗下各品牌均有不错表现,例如,奇瑞子品牌捷途的4月销量为37248辆,星途品牌为8235辆。从海外市场来看,奇瑞的表现,依然亮眼,其出口量相较于2022年,大增18.3%。奇瑞在2024年为自己树立的目标为销售400万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有很大几率可以完成。

但另一方面,也有诸多车企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例如聚合了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三家企业优势的阿维塔,在开年不久便传出了大幅裁员的消息,虽然后来公司“辟谣”,但从其财务数据来看,并不是“空穴来风”。

按照长安汽车公布的数据,阿维塔2020-2022年的亏损额分别为1.5亿元、2.1亿元和20.2亿元,亏损持续扩大。而截至2023年上半年,阿维塔已亏损17.56亿元,接近2022全年亏损额,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低迷的销售量,2023年,阿维塔累计销售2.77万辆,与其1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而今年的目标,阿维塔降低至9万辆,从趋势来看,完成依然困难重重。

同时,汽车行业的“内卷”程度已肉眼可见的达到惨烈程度。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汽车产品定价在20-30万价格区间内,企业的盈利平衡点应该是年销量100万台,但考虑到目前大多数车企都在向更高端的车型进阶,盈利平衡点应该在40万台左右,但从目前的市场销售数据来看,能达到这一门槛的,寥寥无几。

而为了获得更多的销量,多数车企加入到了“让利”战争,开年不久,领克首先“宣战”,旗下领克09 MHEV官方指导价下调一万元,之后,零跑汽车和阿维塔相继“跟投”宣布推出优惠活动,最高“让利”2万元。理想汽车则在几天后公布了自身的优惠政策内容,给予现金优惠3万元左右,同时分别赠送部分产品及积分。

除了“卷”价格之外,技术比拼,也是目前汽车行业的趋势。传统汽车与新能源车的最大区别,在于新技术的运用。谁更“智能”,谁就有可能更多的获取客户。

例如比亚迪在此前便宣布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打造整车智能路线,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则发布了基于最新技术扶摇架构下的旗舰车型小鹏X9,以及XOS天玑智能座舱系统等。另外,零跑汽车在其“全域自研开放日”活动上,发布了LEAP3.0技术架构,涉及包括电子电气、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整车架构等六大核心技术的最新成果。

综上来看,目前汽车行业处在不断更迭,且越来越艰难的趋势中,一方面参与者众多,有加入者就有出局者,另一方面,“内卷”程度越来越“血腥”,用薪酬重构人才体系,吸引更多新鲜力量加入,是必要的,但同时,提高自身“硬实力”以及不断创新、改变自己、接受新变化的企业,或许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周期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