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志富

“惹谁,你也别惹华为啊”,猫头鹰车志在报道了余承东在社交媒体“炮轰”懂某帝冬季测试后,有网友这样评论到。

不能惹华为,那就可以惹其他车企了?

显然也不行,12月11日上午,长城汽车通过官微表示:“硬刚”?“爆料”?“揭真相”?并宣布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懂某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当天下午,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加入到了质疑阵营。

而随着一张疑似懂某帝冬测合作价目表的流出,这场舆论战也很快达到了巅峰,很多汽车媒体也纷纷下场开始对平台方进行口诛笔伐。

平台方的态度也很强硬,多次作出回应,并对外发出邀请,欢迎到冬测现场监督验证!同时也将对某些媒体进行问责。

明天,长城汽车的“质疑沟通会”是否会如期召开,届时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在让我们拭目以待之前,先来看看一场价值不菲的冬测,如何险些“炸”了整个汽车圈。

一场价值不菲的冬测

据了解,2023年懂某帝冬测号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新能源车型测试,既包括特斯拉、理想、小鹏、问界、蔚来等新势力,也有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传统汽车厂家,共集结了各大品牌51款新能源汽车,来到中国最北端——“神州北极”漠河,进行严酷的极寒考验测试。

大家比较熟悉的问界M5、M7,阿维塔11、特斯拉Model3,理想L7、L9、小鹏G6、昊铂GT、比亚迪腾势N7、仰望U8等热门车型悉数到场,阵容可以说空前壮大,所以也受到了空前关注。

据相关人士透露,为了保证测试能够顺利进行,除了平台方自己的工作人员外,还找了大量的外包人员比如场地摄像等。有业内人士表示,有其认识的外包人员对其透露,一辆并未参与测试的坦克300被人开着火,烧了。

根据懂某帝的说法,将在零下40℃的极寒条件下进行三大核心测试。目前已经公开的测试结果包括超充测试、19款插混/增程车型冬季续航横评、17款纯电轿车冬季续航横评、14款纯电SUV冬季续航横评、以及51款车型夜间雪地ACC制动淘汰赛。

第一场超充测试采用的是使用实际功率400kW的第三方液冷超充桩,对五台具有800V平台架构的车型进行充电测试,最终结果如下:

第二场19款插混/增程车型冬季续航横评结果如下:

17款纯电轿车冬季续航横评测试结果如下:

14款纯电SUV冬季续航横评结果如下:

51款车型夜间雪地ACC制动淘汰赛中,第一关时速60KM下夜间雪地 ACC 对静态假车测试,有17款车通过测试晋级下一轮,分别为腾势N7、方程豹豹5、仰望U8、问界M5 EV、问界M7、阿维塔11、飞凡F7、智己LS6、宝骏悦也、猛士917、理想L7、L9、小鹏G6、昊铂GT、蔚来ET7以及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

第二关时速60KM下夜间逆光ACC静态假车识别测试,有8款车通过测试晋级下一轮,分别为腾势N7、仰望U8、问界M5 EV、问界M7、阿维塔11、小鹏G6、理想L7以及蔚来ET7。

第三关时速40KM下夜间逆光扬雪ACC对静态假车识别测试,有4款车通过测试,分别为仰望U8、腾势N7、阿维塔11和蔚来ET7,问界M5 EV、问界M7、小鹏G6、理想L7则未能过关。

懂某帝特意在冬季续航横评榜单上卖了个关子,未公布前三名,但是把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排行榜公布了。然而正是这个榜单,引得余承东连夜“开炮”。

余承东率先“开炮” 引发冬测连锁质疑

从公开的冬测结果看,问界M7增程版纯电续航里程55.3公里,纯电达成率31.6%,名列倒数第一。而排名第一的仰望U8纯电达成率高达85.08%,差距非常巨大。

AITO问界对此结果明显表示不服,12月8日晚,AITO汽车官微发布《无惧严寒,问界系列车型冬测表现官方解读》,回应问界新M7在本次冬测中插混组纯电续航达成率排名垫底一事。

AITO汽车表示,经测试媒体确认,车辆在正式测试前进行了共计71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后,又持续制热40分钟。在此过程中有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3分钟,大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另外,在车辆电量仅剩74.9%,搭载驾驶员及4个60公斤沙袋的情况下才开始测试,到电量为20.4%时增程器开始启动,实际消耗电池电量54.5%。

很快,余承东转发了该内容,并在社交媒体上评论:“坑人的测试,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12月9日,该媒体在直播中做出回应表示,此次冬测所有车辆的续航测试标准都是一致的,不会针对某个车型。在测试中,近20辆混动车型在零下20几度编队同时出发,整备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这个在测试规则里写的很清楚。在整备期内,所有车辆要安装拍摄设备,还会出现不能开启纯电等临时状况,因此需要所有车辆准备完成后,开始进行测试。网传的“又制热40分钟”其实已经包含在71分钟的整备时间里,实为谣言。

12月11日,长城汽车突然官博宣布,将于12月14日15时在北京举行懂某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并提出4大议题。

据了解,起因是长城认为自家车型在冬测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据长城描述,公司在调取参测车型后台数据后发现,部分结果存在异常,“懂某帝”公布的爬坡测试环节,已明确参与测试车型剩余电量大于50%,但通过后台数据还原发现,参测车型蓝山爬坡测试时,剩余电量为23%,导致未能发挥出其真实的爬坡能力,而这仅是多项“不公平”之一。

长城汽车还表示,经与“懂某帝”沟通,尚未得到明确回复。

同一天,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发文称,不认同懂某帝发布的《2023懂某帝冬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评结果,并公布了后台调取的数据:吉利银河L6在测试前的整备过程中,车辆原地怠速70分钟,期间4次打开车门,最长两次开门时长均超过10分钟;领克08在测试前原地怠速71分钟,期间6次打开车门,最长一次开门时间6分39秒。

杨学良表示,按照懂某帝事先公布的测评规则,车辆出发前要对所有车辆进行相同时间的整备,并记录所有车辆出发前的实际电量,但实际操作并非如此。

根据测试榜单,参与测试的吉利旗下的领克08 EM-P纯电续航里程69.7公里,纯电达成率为31.68%,和排名倒数第一的问界M7相差无几,另外参与测试的吉利旗下另外一款车银河L6纯电续航里程40.4公里,纯电达成率为32.32%,排名倒数第三。

对此,懂某帝于12月11日通过官方微博再次回应称,其2023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测试标准,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目前,懂车帝冬测正在进行中。12月14日上午9点,将在漠河举行2023冬测开放日,诚邀所有参与车企现场观测,将全程直播。”懂车帝方面表示。

对于这个回应,有网友表示力挺,“硬碰硬,见真章。邀请车企现场参与,说明很有信心,同时期待车企去到现场”。同时,也有网友吐槽,“蹭流量无下限,是个人都知道测试指数不一样”、“跟五月天的做法一样,是不是假唱看下一场”。

而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冬测被质疑事件在娱乐圈也被传疯了,一时之间,国内众多追剧追星娱乐号集体发文站队,力挺测试良心专业性。

伴随着一张疑似冬测品牌合作权益图片的曝出,这一波舆论也达到了高潮,该图片显示,合作权益价格,最高1600万元一席,最低600万元一席。

于是,质疑从车企蔓延到了广大群众,关于平台是否被“充值”的议论甚嚣尘上,一些“看不惯”的媒体也加入到了讨伐“懂某帝”的队伍中,更有人套用老罗评价王自如的话语:既然被包养,就不要谈独立人格。

眼看事态愈演愈烈,12月12日,懂某帝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部分网络自媒体账号在未经核实、无事实依据的基础上,陆续发布涉及“懂某帝冬测”相关的不实内容,使用“无底线黑手”、“黑车帝”、“敲诈勒索”等抹黑内容及谣言信息,被大量传播,严重误导用户和行业认知。上述言论歪曲懂某帝进行冬测的初衷,严重损害公司名誉和形象,已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已对相关自媒体文章进行取证,并向有关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希望相关自媒体账号立即删除文章停止传播,懂某帝将保留对该类账号和传播扩散行为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12月12日晚,微博标注为懂某帝原创主持人的“懂车大柯基东门”在其微博回应冬测商业化质疑,称“纯属胡扯,2023冬测53款车没有任何一款车有商业化合作,也没有任何车企可以干涉测试、影响测试结果。”

截止目前,除了测试平台和质疑测试的车企之外,自媒体竟然也成了事件的主角,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媒体向媒体道歉,甚至对簿公堂的事情发生。可能谁都没想到,一场测试差点把整个汽车圈都给“炸了”,或许是钱触动了一些人“脆弱”的神经,亦或是怀着对“同行”的嫉妒,趁机拉踩。

12月14日,长城汽车的“质疑沟通会”将会在北京召开,不知道测试平台是否会到场对长城汽车现场对线,毕竟长城汽车所提出的议题个个都是针对冬测的标准。

标准难定 超九成“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问题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指的是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主要通过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与我国现行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企业自主委托的检验检测不同,“第三方测评”是独立于国家司法部门、行政机关、经营者和消费者之外的民商事行为,具有非官方性特征。

由于缺乏官方背书,所以“第三方测评”很容易引起质疑。当下越来越多所谓的“车评人”,他们自己通过对某一款车辆进行驾驶测试后,便侃侃而谈,毫无科学严谨可谈,对于买车的人更是毫无参考价值可言。

一些网友喜欢将一些“车评人”称之为 “车黑”、“无脑吹”,一些车企也会抓住这些自媒体车评的破绽、缺陷,向他们挥出法律的武器。已经有很多自媒体车评人被车企的法务部治理得服服帖帖,再不敢随便大放厥词。

由此可见,第三方测评几乎毫无“权威性”与“公信力”可言,至于买车,自媒体车评内容的参考价值更是极其有限。所以很多消费者深知:宁肯相信这世界有鬼,也别相信车评人那张嘴,买车还需要自己多去试驾、亲自感受之后再决定。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中消协对某音、微博、小某书、某手、某站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

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某汽车行业分析师对猫头鹰车志表示:所谓的冬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足够实力的汽车媒体确实可以做一些汽车深度测试,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强的传播力,但如果媒体经济收入来自车企广告投放,做的项目又是评判车型性能好坏,从逻辑上很难保证能做到公平、公正。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曾针对“第三方测评”发展规范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一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二是平台方需进行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三是消费者需提高测评作品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

这些建议能不能促进标准的形成还有待观察,从目前汽车行业媒体的现况看,鱼龙混杂的汽车评测依然是很多自媒体博眼球、博流量的有效手段,抱着“抱着黑红也是红”的扭曲价值观自媒体车评人依然趋之若鹜。

或许,汽车行业真的到了“正视听”的时候了!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