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驾研习社

图片

被知情人士描述为“审计重灾区”的捷尼赛思中国市场部德国籍负责人据信已离开公司。

“同时,市场部原来负责线上投放的B女士,和负责零售市场活动的J先生均在本月离开公司。”消息人士说。

公司迅速推出了员工内购政策,员工可以65-75折的价格购买指定车辆,但依旧无人问津,整个公司只有1人购买。

凛冬将至,也许是对捷尼赛思中国业务当前状态的最佳写照。

智驾研习社独家获悉,韩国汽车品牌捷尼赛思的中国业务目前正处在多事之秋。

一场预料中的人事地震已现端倪。

自上个月捷尼赛思中国最高领导层变生肘腋起,一场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正式启动。

消息人士称,截至上周四(11月16日),上述调整已在该品牌的人力资源层面,引起了一些重大变化。

此前在捷尼赛思中国担任韩方首席协调员(CEC)的李哲(Wells Lee)正式接任该公司CEO一职。

相应地,捷尼赛思中国“各个部门也由韩方人员全面接管”。其中,原来独立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网络发展等两个部门被合并进了售后部。

原来两个部门的中国籍负责人现在向售后部门的韩国籍负责人汇报。”消息人士在爆料中着重指出。

另一方面,除公共关系和销售部门外,所有部门“全部由韩国总部指派的韩国籍员工担任部门负责人”

“销售部负责人虽然仍为中国籍员工,但由一名韩国总部派驻的协调员进行监管。”上述人士补充道。

至此,中国籍管理人员在捷尼赛思中国内部的话语权可被认为已在客观上被彻底褫夺。

从技术上看,这一现象作为韩国籍CEO履新后的连锁反应,并不出奇。

事实上,这更像捷尼赛思韩国总部针对其惨淡的中国业务,所采取的惩罚性措施。

由此不难看出,捷尼赛思中国已彻底丧失来自其韩国总部的信任与耐心。

或许也正因如此,除业务部门经历重组、相关权力发生迁移外,势必也有人要离开。

被知情人士描述为“审计重灾区”的捷尼赛思中国市场部便是鲜活一例。该部门德国籍负责人据信已离开公司。

“同时,市场部原来负责线上投放的B女士,和负责零售市场活动的J先生均在本月离开公司。”消息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捷尼赛思中国对部分离职人员采用了到期不续约的方式,但未对离职人员执行“N+1”的补偿方案,方案中仅包含基于“N”的补偿。

捷尼赛思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人事震荡,被认为是上个月该公司前CEO突然因“谋求外部发展”而离职的后续连锁反应。

智驾君当时预判,捷尼赛思中国最高决策者的出局,除了引发人事震荡外,还将令该公司此前高举高打、大开大阖的业务经营策略发生根本性变化。

而知情人士上周提供的消息也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上述判断。

该人士称,捷尼赛思中国将在市场营销、经销渠道建设、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自我否定”。

根据计划,该公司自明年开始将进入全线收缩的战略发展模式,销售网络发展方面,将不再开设新的代理商门店。市场营销的预算,也被韩国总部大幅度削减”

同时,捷尼赛思此前斥巨资在中国尝试建立的直营代理模式恐将难以为继。

消息人士分析称,作为该公司曾经的招商优势之一,代理商不背库存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已基本宣告终结

“为了减轻捷尼赛思中国的库存压力并缓解韩国总部的施压,捷尼赛思中国已经开始向代理商按折扣价格批售车辆,车辆最终的实际售价已经不再受零售指导价的限制。”ta在一封发送给智驾研习社的邮件中写道。

鉴于员工注意力被大量倾注在公司发展前景、自身职位稳定性以及后续工作调整等方面,捷尼赛思中国在产品销售及服务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瑕疵。

一名愤怒的消费者上月初向智驾君发送了一份长达8页的pdf,以中韩双语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在选购捷尼赛思产品过程中的不愉快经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名消费者认为,捷尼赛思相关产品的存在定价体系不一致的状况,厂商在接到客诉后也未能进行有效沟通。

对此,捷尼赛思的内部员工或许也深以为然,因而惊人一致地对自家的产品持拒绝态度。

“在上次员工大会李哲指责(捷尼赛思中国)员工不买公司车辆后,公司迅速推出了员工内购政策,员工可以65-75折的价格购买指定车辆,但依旧无人问津,整个公司只有1人购买。”消息人士透露。

对于捷尼赛思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智驾君或许已经无需再做预测。只需参考一下该品牌员工的购车选择,便也了然了。

作者 Wang